互聯網技術在顛覆諸多行業之后,開始觸碰金融領域。在被稱為中國“互聯網金融”元年的2014年,諸多互聯網公司都相繼推出金融產品,以余額寶為代表的“寶寶”軍團,以人人貸為代表“P2P”網貸平臺,以支付寶錢包、微信錢包等升級版第三方支付平臺,以阿里小貸為代表的“小…
盡管互聯網金融產品以波濤洶涌之勢涌向市場,但是想要改變傳統的用戶理財習慣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其中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讓用戶在意識上接受新的理財方式。MassThinker受國內資深金融品牌委托對其大額金融產品在線交易進行了用戶體驗設計。
安全感是影響大額金融交易的重要因素
深入的用戶研究是快速理解一個行業和新興產品的重要方式。MassThinker團隊針對項目展開投資人,理財顧問,第三方代銷機構決策人等相關訪問后,發現影響用戶進行大額金融交易的首要因素是交易安全感,其次是便捷性和投資回報率。而安全感貫穿整個用戶體驗流程的各個步驟。
幫助客戶確定合適的商業模式和服務流程
經過相關用戶的研究,我們發現客戶在初期設定的商業模式過于復雜,并且容易發生為他人做嫁衣的風險。在經過嚴謹的競爭分析,內部討論和用戶驗證后,我們建議客戶聚焦投資人理財服務,其他類型用戶不作為重點服務客戶。在理清思路后,我們的工作便變的非常順利,我們根據投資人在線下購買大額金融產品的各個步驟:從用戶首次接觸、選擇產品、購買產品、建立賬戶、簽約服務渠道和使用產品的每一個場景,貫穿整個售前、售中、售后各環節進行重新梳理,轉化成線上的訂單流程,并在每個流程中體現安全、便捷。
為高凈值用戶設計的“貼心”服務
除去在流程中安全性的設計考慮,針對高凈值客戶的特點,我們在整個交互流程中采用更加“貼心”的方式。比如多種入口幫助用戶快速找到產品信息,產品信息和新聞信息結合,幫助用戶快速進行相關投資判斷,半隱藏式的客服減少用戶的被騷擾感,同時也可以降低call center的服務成本,非強化性的預約設計增加客戶的好感。
抓大不放小
互聯網金融的核心就是為大眾服務。為了增強網站的客戶粘性,避免一次投資后用戶需要1年后才會再次訪問網站,我們和金融公司的高層共同設計了針對小額投資需求的服務方式。針對20-30歲的潛在用戶推出投資少的理財產品幫助他們建立起金融投資習慣,通過相對有力的回報率來吸引新用戶。
社交化+激勵制度=產品自我傳播
如何用最少的成本來進行最大化的營銷是互聯網時代每個公司都會面臨的問題。我們的研究團隊從用戶理財習慣和行為出發,通過用戶的社交行為及激勵制度的設立來幫助平臺的自我推廣。比如通過注冊獎勵、登陸積分、理財積分等建立用戶長期使用網站和理財的習慣;通過會員推薦積分,以朋友、專家、熟人的身份消除新用戶不安全心理的同時讓老用戶得到實惠,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在此次項目中,MassThinker團隊提出的創新設計方案得到客戶的高度好評,在提升了產品用戶體驗的同時也給商業模式產生了積極的影響。